“由于我是一名新任乡镇纪检书记,业务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对区纪委‘三化’建设相关要求落实不够扎实,导致上半年工作滞后,下一步我将举一反三,认真作出整改……”在榆阳区纪委半年工作推进会上,工作滞后的一位乡镇纪委书记表态发言。
工作推进会后,区纪委包抓乡镇常委分别对工作滞后的乡镇纪委书记进行约谈,并对具体工作加强督促指导,三名乡镇纪委书记迅速转变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区纪委“三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补齐工作短板。
今年以来,区纪委把“三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在提升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程序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精准发力,为推动全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配齐力量,补足短板。今年,区纪委把补齐乡镇一级纪委工作力量作为“三化”建设年的头等大事来抓,配齐5名乡镇纪委书记,24名乡镇纪委副书记,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配齐力量,补足短板。为了使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区纪委迅速安排培训,在区委党校举办为期三天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培训,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理论知识辅导;为使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区纪委强化实践锻练,实行上挂下派制度,今年累计安排新任纪检书记、副书记25人次到区纪委12个业务科室和8个派驻纪检组进行跟班学习,选派委机关8名业务骨干到各乡镇具体指导工作。同时,选派5批63人次参加了市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夯实设施,强基固本。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年,区纪委坚持把基础设施标准化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硬件设施,新建成信访接待大厅和5个谈话室,有效解决了委机关办案人员工作环境总体紧张和谈话场所不规范的问题。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为纪委书记设置独立办公室,配备涉密专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音笔、保密文件柜等必要办公设备。推进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委机关纪检监察内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委领导班子成员、委机关各室部、单位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内网终端全覆盖。加强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在信访接待大厅配备了高速扫描仪、扫描枪、身份证识别器、专用电脑、高拍仪,协调区行政审批局为30个乡镇、街道接通电子政务外网,进一步提升了信访件办理效率,夯实基础设施标准化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压舱石”。
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制度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为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开展,区纪委监委牢牢把握政治机关职能定位,规范纪律审查流程和工作标准,先后制订《榆阳区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暂行办法》《榆阳区纪委自办案件模拟案卷》《乡镇、街道纪(工)委模拟案卷》,有效规范审查调查工作流程和案卷装订存档工作,推进执纪审查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模板可参考;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回复工作的暂行规定》,为3950人次党员干部作出廉洁意见回复,完善科级领导干部信息登记备案制度,为全区193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印发《榆阳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聘请18名司法领域专家担任区纪委监委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聘请了14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榆阳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