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机会到金寨,当天晚上,当地朋友让我点菜,我迫不及待地说:我想尝一尝金寨的竹笋。
现在的高速公路里程显示,我老家离金寨有将近两百公里。但当年我父亲拉着架子车到金寨采购竹子,从小路走,只有三百里路。三百里路,是我幼年时难以想象的漫长距离,父亲空车去,满车回,通常需要七八天。
我出生的那一年腊月,有一个金寨人背着干笋到百老汇app登录官网镇上售卖。父亲将自己编的篾器摆到街边准备售卖时就看到他了,眼看要收摊了,他说还没有开张。然后,他就和父亲攀谈起来,说是背了些干笋从山里出来,想挣点钱回家过年,可是这里人不认笋,买的很少,走了三百里,还剩下四五斤。于是父亲把这些笋包圆了,让他早点回去和家人过年。
那是上世纪70年代,镇上人生活不富裕,谁能奢望尝一口鲜笋呢?很多人连干笋都没见过,谁能想象这些皱皱巴巴干干硬硬的东西可以吃呢?百老汇app登录官网当地习俗,过年要备年货,首先是肉和鱼,其次就是豆腐,再次就是馓子和绿豆丸子那些要油炸的东西。能把这些都备好,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已经不容易了。
后来父亲说,他愿意花钱买那些笋,一是因为他认得竹笋,知道竹笋好吃;二是因为人家愿意给低价;三是因为他确实同情出门在外的人。
这四五斤干笋,百老汇app登录官网家吃了一年多。后来,每当家里吃好东西时,父亲都会说起那个金寨人,说那些笋脆脆的有多么好吃。十多年前,父亲去世了。之后的好几年里,母亲也像父亲那样,总会提起金寨人的那些笋,她说:“那年腊月,快过年了,你爸爸碰到一个金寨人来集上卖笋……”
很遗憾,在金寨那天晚上吃的笋,我没能品出让父母念念不忘的味道。第二天,在金寨县大湾村,开农家乐的村民告诉我,金寨的笋要鲜着吃,干笋味道要差很多。她欢迎我在合适的季节再来,我虽点头答应,但心里清楚,或许很难再找回曾经的味道了。
“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是老家最常用的春联,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一直觉得这副春联是对窘迫生活的安慰,近几年,才越来越觉得,它单纯只是在表达一个朴素的观念。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一定还有食物以外的东西。比如那些竹笋的味道里,有父亲对金寨的记忆,有母亲对父亲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