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力度空前的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正在陕西强力推进。
今年5月,由陕西省纪委监委制定的《关于开展全省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正式印发。
停车难、停车贵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难题,各种收费乱象饱受舆论诟病。为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要求,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深入开展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的同时,严肃查处了一批利用公共资源谋私贪腐、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有力推动全面整改,取得了初步成效。
问题:停车收费腐败时有发生
9月7日上午,一场由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3家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召开。
停车收费管理涉及规划、交通、公安、城管、物价等多个部门,停车收费腐败暴露出“政府、市场、公共参与多元协商治理”的公共资源领域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推诿扯皮乱象时有发生。西安市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推动解决停车难、乱收费等民生痛点,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以“三方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为例,3家牵头单位搭建起一个更多元的平台,打通了各个监管部门的“行政壁垒”。自运行以来,通过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对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的组织领导,有针对性地破解停车收费管理中的数据核对、联合执法、联合清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台账专项清查”“秩序专项整顿”“打击私划泊位”等多项行动,实现了西安市全市道路P牌公示数据、实际泊位数据、系统台账数据三统一。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管理着城内6个区和4个开发区的3.7万个停车位,对于未被纳入停放服务中心收费管理体系的区县、开发区,西安市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每月反馈问题,对整治工作推动慢、成效不明显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提醒督导。与此同时,西安市纪委监委还协调市级审计部门开展提级审计。
截至8月底,西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29次,发现问题48个,整改问题36个,发送监察建议书16份,向党委(党组)反馈意见13次。
车不会永远跑在路上,你得给它个歇脚的地方。保证车辆安全有序停放是停车场的意义所在。如何做好停车管理、收费员管理和收费管理等方面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也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专项治理以来,陕西省纪委监委先后派出8个督导组,赴全省11个市(区)和重点县(区)进行明察暗访,在推动各市(区)对本地区汽车保有量、停车位数量、收费管理情况全面排查清查的基础上,督促解决突出问题。截至8月底,督导各地共排查出停车场地设置、停车场地管理、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问题2185个,推动解决1704个,相关追责问责工作有序推进。
破局:创新方式杜绝收费腐败
西安市道路停车已全面实施电子收费、管收分离。郭岷 摄
50岁的张勇原本是西安凤城五路的一名停车收费员,工作已有5年,如今的他有了一个“新职务” — —道路巡查员。
在全面实施电子收费、管收分离的基础上,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将在册的859名收费员全部转为道路巡查员。从“收费员”到“巡查员”,称谓的变化,折射出工作模式的创新。
“过去,每个收费员只固定负责某条路段上的某些车位,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私下议价、隐匿停车收入等问题。”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副主任朱烽告诉记者,如今,巡查员负责的区域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每天两班运转,每个班次都有至少两名巡查员轮流管理,铲除了违规收费等“微腐败”土壤。
智慧停车是“破局”的关键。一方面,无人化、透明化、系统化的收费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停车运营企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停车运营效率,实现透明收费;另一方面,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的智慧停车服务平台也为车主提供了随时随地查询车位等服务。同时,通过统一平台记录下城市的停车数量、时段等各种数据信息,还能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集电子收费、掌上服务、视频实测为一体的“三维一体”收费模式已在西安市试点推广。包括锦宏路在内的一些重点区域,还通过车位地磁、高位视频、卫星定位等“黑科技”,有效杜绝停车欠费问题,实现了对停车收费运行机制的全流程重塑。
9月1日,《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政府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和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的停车收费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停车费收入上传至电子收费系统,按照管理体制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在巡查员数量减少、管理有效停车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年上缴停车费、日均停车费回收率的双增加。
“破局”需将专项治理融入日常监督,发挥长效机制。陕西省纪委监委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把建制度、立规矩、提质效贯穿专项治理全过程。
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加强对专项治理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省住建厅等7部门制定省级层面指导性意见,推动排查清查、问题纠治和行业治理;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督促公安系统对1411处5.5万个占道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不规范问题749个,设置夜间限时免费停车位2.5万个,便民停车位4.6万个。
商洛市纪委监委督促住建、交警、城管等部门围绕停车位划分是否合理、审批流程是否规范、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收费资金去向是否清晰、人员管理是否规范等开展自查自纠,夯实了部门牵头抓总、县区主体落实、专班督查跟进“三方责任”;宝鸡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紧盯停车经营企业招标、人员招聘、停车费用收缴、管理和使用等关键环节,对全市停车场地的规划、审批、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安康市紫阳县围绕停车收费等11个领域,集中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巡察,在全县推广“半小时免费停车”。
截至8月底,陕西省新建停车场95个、车位18750个,精减收费员837人,停车收费收入每月增加724万元。
延伸:规范公共资源领域权力运行
集电子收费、掌上服务、视频实测为一体的“三维一体”收费模式已在西安试点推广。宋雨 摄
城市里的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是公共资源,管理中的任何一个漏洞、监管上的任何一处薄弱,都极容易演变为利用公共资源谋私贪腐。
公共资源领域如何规范权力运行?在扎实推进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走深走实的同时,陕西纪检监察机关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管党治党宽松软、干部作风不严不实、日常监管缺位、制度机制缺失等问题,以深化作风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9个重点领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成效明显。
在陕西省纪委监委的推动下,省自然资源厅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6.15 万件,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发证率达100%,“交房即交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省住建厅对22家房地产企业、10家物业服务企业、9家中介机构违规问题进行通报曝光;省人社厅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筛查社保基金疑点数据162万条,已核 查 143 万 条 , 追 回2846.75万元;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对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交通物流、转供电环节、供水等 5个方面进行重点整治;省民政厅在3.2万个社会组织中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降低或减免会员企业会费700余万元。
记者从陕西省纪委监委了解到,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坚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并重,深入开展常态化问题排查,督促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增强公共资源领域管理的透明度、公平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公共资源姓“公”
宋雨
政府的公信力体现在对各种公共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公平公正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上。如何担负起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期盼,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公共资源处置得当,不仅能增收节支、提高效益,还能预防腐败;对公共资源处置不当,则会滋生腐败,使之成为个别人的敛财工具。
严肃查处利用公共资源谋私贪腐的行为,归根结底是要规范权力运行、明确权力边界。
规范权力运行,最根本、最有效的就是健全体制和机制。不仅是那些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条条款款,更是能保证这些条款落实落地的组织架构。如果行政权力总是能够轻易找到利益寻租空间,那么公众利益就可能处于被挤占的地位;如果体制机制不完善,那么相关的整治就可能只是蜻蜓点水,面临夭折的风险。
规范权力运行,就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利器”。公共资源领域是一张民生网,涉及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张网一旦“失守”,伤害的是群众利益,受损的是政府公信力。要充分运用监督举报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健全公共资源领域信息公开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
规范权力运行,还要严查腐败问题,做好以案促改。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三不”一体推进,监督、查办、整改、治理贯通融合。一方面对发现的具体问题加强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另一方面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示函等方式推动从体制机制层面查漏补缺、补齐短板。
权力来自哪里,掌握权力的人就要向哪里负责。公共资源姓“公”,公权力同样姓“公”,各级党委政府需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以公平、公开、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服务秩序,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