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干部躲着我,现在主动上门找我谈心,还帮我落实了责任田,解决了3000元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业,使我走上了致富路。”17年的老上访户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王敏哲谈起他的经历感慨万千。这是洛南县推行“让上访户变致富户”理念抓好信访工作的典型事例。
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个别群众因穷而访,愈访愈穷、愈穷愈访,导致上访、重访、缠访居高不下。该县通过对23名长期上访群众的调查发现,他们生活都很困难,其中有9户属特困户。一些基层政府采取措施,对上访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助。结果使一些上访户产生了“上访也可以生财致富”的念头。于是一些地方便陷入了“缠访,救助;再缠访,再救助”的怪圈。
该县进一步研究认为,过去采取的一些救助和补偿措施,虽然能解上访群众一时之困,却解决不了他们的穷根。由此,该县转变思路,决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形式,使上访户变为致富户。
该县对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异常访、信访老户进行了排队梳理,并由各乡镇纪委为信访群众建立了“两档一卡”,实施“一户一策”。保安镇老上访户刘淑引是衬里的特困户,有关部门为她解决了2000元小额贷款,她购买了压面机和麻食机。投入生产后,日均收入30多元。同时,资助她儿子学技术,学成后又为其联系到广东一家电子厂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彻底帮助她家脱贫。景村镇上访户杨虎群,政府帮助解决3000元贷款,购回母猪3头,肉猪20头,承包蔬菜地3亩。目前他已成为当地养殖、种植大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洛南县开动脑筋想办法,使多年的上访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截至目前,该县14名老上访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中12名老上访户已成为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两名担任了村干部,一名加入了党组织。
(2007年1月1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