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会作出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兴平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全会要求,按照党中央部署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坚持重拳出击、直击要害,以查办案件带动全局、以问题整治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全市各级上下贯通、一体发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急事难事。
立足职责精准发力,凝心聚力扭住关键。兴平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监督专责,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在集中整治工作中贯通协同、一体落实。一是突出监督重点。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系统把握政治监督的内涵外延,在印发《2024年深化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工作安排》时,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列为重要内容,在纪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专题研究集中整治工作6次,召开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题协调会10次,印发工作通报5期,对全市集中整治工作任务作出安排部署、进行跟踪督办。二是优化工作机制。实行“清单+闭环”“督查+问责”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贯通到底、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室组地”协作的叠加效应,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机制,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以“日报问题、周报线索、对单销号”的方式,推动集中整治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三是贯通一体推进。市委主要领导靠前指导、带头落实,亲自对11个牵头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集中谈话,并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导,传导压力压实各级责任。市纪委监委针对推动缓慢、成效不大的部门,及时提出建议约谈名单,提请市委约谈主要负责同志,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抓重要案件、重点领域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既指出问题,也指导整改、协调解决困难,推动全市上下紧盯重点、扭住关键,有力有序持续推进集中整治工作。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收集查处典型问题。兴平市纪委监委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安全等群众“等不了”“拖不起”的切身大事,以查办案件为突破口,发现并解决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一是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按照全面排查起底一批、监督检查发现一批、督促职能部门移送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化纪巡审联动,设立监督举报“即时拍”二维码、公布举报电话、印发集中整治“宣传单”,与公安、信访等部门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向市人大、政协发函征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方式,多渠道开展排查受理。全市共收集集中整治相关问题线索316件,职能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129件。二是抓好线索处置。按照中央和省上“打破常规、集中攻坚”要求,综合运用领导“滚动式”包案、提级办理、跟踪督办等措施,统筹精干力量依纪依法、从严从快进行处置,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集中整治相关问题线索316件,立案213件,党纪政务处分159人。三是强力推进典型案件查办。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少数”,该立案的果断立案,能结案的尽快结案,动真碰硬查办了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典型案件,共查处科级干部问题线索10件、留置3人,查处村级主要领导问题线索42件,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巩固集中整治成效。兴平市纪委监委坚持查问题、找根源、促整改一体推进。一方面,针对查办的典型案件、普遍多发类案件,及时向所在行业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认真落实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及时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对各领域查办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抓住一些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深化整改,及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形成一批管长远的“制度篱笆”。如,制定《资产清查制度》《资产承包、租赁、拍卖、出让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行为、农村资产发包承包流程以及集体账务管理;住建领域制定完善《兴平市公租房规范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机制,为全市1955名租户建立一户一档,通过与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联审联批,规范了公租房监管。集中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累计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监察建议书》《以案促改通知书》19份,各职能部门共建立完善制度机制49项,不断堵塞漏洞,持续优化和提升治理效能。
(作者系兴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