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者:吴军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之邦的“礼”,本来是指礼节礼貌礼让等,人情交往中讲究文明礼貌。在当下这个时代,“礼”似乎在悄悄地转化,从“务虚”转向“务实”,从“精神”转向“物质”。人情交往,似乎单靠文明礼貌已经不管用了,必须以贵重物品做敲门砖,甚至要赤裸裸地拿银子进贡。这就是人们说的那种“以礼代贿”。
老话说:“官不打送礼的。”这话也不尽然。古代有些官就“打”过送礼的。清朝雍正年间有位清官名叫叶存仁。他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为官30多年,从不收取任何礼物,可谓两袖清风。有一次他于某地离任去另地做官,僚属们派船送行,船只到时已是月上柳梢。原来是属下想送些礼物,为避人耳目,特选深夜送行。他们知道叶存仁一向严于律己,想深夜里神鬼不知,定能收下。叶存仁见此情形,二话没说,提笔写下一首拒礼诗:
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明嘉靖时郑晓为吏部文选司郎中,负责人事工作,有人想走他的后门,就提上一小篚茶叶前去送礼。郑晓见来人再三恳求赏脸,便给了面子,勉强收下来。可是他夫人发现茶叶里藏有黄金,赶紧把郑晓唤到后屋,戳穿了真相,郑晓气得脸都变了色,当即拎出小篚对来人说:“刚才我以为家里缺茶叶,才收下了,夫人说家里不缺茶叶,我只好‘原物’奉还了。”郑晓的严肃态度不容送礼人再来纠缠。
“以礼代贿”与传统的受贿形式没有质的区别。只能说这种行贿受贿方式更隐蔽,更具有迷惑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更大。如借嫁女、娶媳敛财等已屡见不鲜。为官者不能有贪婪之心,贪婪了往往对诱饵就失去警惕。见钱眼开的人,十个有十个终将跌入泥潭。为官者要时时自警:凡是超出一般人情来往的“礼品”,凡是名目繁多、以重金“锦上添花”的,都不可能是“免费的午餐”。(高深)
(责任编辑:于洁秋)